这是利川市清江外国语学校2024年第【142】篇推文
夏色恰如许,读书正当时。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,一次阅读就是一趟心灵之旅。为响应国家全民阅读的号召、推进“学习型社会”和“书香校园”的建设、助力清外学子积淀文化底蕴,我校于五月下旬开展了以“求学筑梦好时节,青春读书正当时”为主题的读书推荐活动,高一、高二所有班级参与此次活动。


学生阅读和撰写、教师修改和审核、年级筛选和汇编,读书活动在德育处、团委、语文组的推动下有序开展。

经过专业教师和年级组的评选,我校授予213班程芳菲同学“金牌阅读推荐人”称号。



程芳菲同学的推荐语

“生命以痛吻我,而我报之以歌。”
年岁渐长,我越发能理解课本中的文章,越发能和诗人、作家产生共鸣,或许这就是教育的意义:子弹射中眉心,教育完成闭环。
初识你,是在高一上学期语文课时老师在上《荷塘月色》,我偷偷地把书翻到了后面那一页《我与地坛》。那时我只知道你是个残疾作家,喜欢独自一人摇着轮椅来到地坛,而地坛的每一寸土地都有你车轮碾压过的痕迹,还有母亲四处寻找你的身影。印象深刻的是你在书中说:“一个人出生了,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,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。”我懵懵懂懂,但也想像你一样对生命展开深刻的思考。
再一次遇见你,是在2023年中秋国庆之际的南阳迷笛音乐节现场,我看见一个摇着轮椅的男孩,当音乐浪潮涌向最高点时,众人齐心将他高举过头顶,那一刻“众”字的力量突然具象化。后来有人在网上发言:“一群余华举起了铁生。”我蓦然想起史铁生在《我与地坛》中写的:“在我21岁那年双腿彻底背叛了我,我没死,全靠友谊。”当书本照进现实,生命的质感让我对史铁生的文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。
再后来的某一天,我好像也找到了自己心中的那片地坛。开心时,我喜欢去那里走走。寂寞忧愁时,我还是要到那片土地上去坐坐,因为无人诉说,所以我把我的心事都埋在了那片土地上。它们无法变成语言,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,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,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:心与坟墓。而此刻,我想起史铁生说的一句话:“不必再去地坛中寻找安静,莫如就在安静中寻找地坛。我已不在地坛,地坛在我。”
人的一生终将不会一直都是风花雪月诗酒歌,在生活中也会遇到许多未知的挫折与困难。曾经我也想得开在与想不开之间排徊,一瞬间觉得活着要努力,一瞬间觉得活着毫无意义。有的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幸福,那他所求的真的得到了吗?在我读了《我与地坛》之后,这些问题慢慢的都已有了答案。
史铁生在这本书里面写下了“好运设计”,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中,一直处在幸福当中,他的生活里没有痛苦,平静得像一滩死水。但他仍然感觉不到幸福,是的,幸福需要痛苦来衬托。史铁生给我们的答案是:“除非这样的痛苦永远与你同在,你才能永远欣赏到人类的步代和舞姿,赞美着生命的呼喊与歌唱,从苦难提取幸福,从虚无中创造意义。”
粗缯大布裹生涯,腹有诗书气自华。读书贵在拓宽视野之余有所感悟,那些读过的书,终将成为清外学子的气质和风骨,内化于心,外化于行,助力成长。


☑ 《百年孤独》

☑ 《边城》

☑ 《第七天》

☑ 《活着》

☑ 《城南旧事》

☑ 《镜花缘》

☑ 《我与地坛》

☑ 《朝花夕拾》

☑ 《绿山墙的安妮》

☑ 《白鹿原》
书中有丘壑,扉页寻星河。此次读书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校园阅读氛围,激发了我校学子的阅读兴趣,助力他们的个性化阅读和文化素养的提高。对于即将进入高三的学子来说,更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阅读盛宴。愿清外学子由此出发,去阅读、去感悟,在书香文墨里感触独特自我,在字里行间体悟繁花万千,执书之手,与书偕行。

编辑:杨红春 审核:官凤仙 审签:颜时新